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
聲明稿專區 資料來源:臺灣兒科醫學會臺灣兒科醫學會聲明稿
Statement of Taiwan Pediatric Association
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
制定日期:2024年10月30日
臺灣兒科醫學會促進兒童福利及健康委員會
「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」涵蓋了一系列影響兒童和青少年的心理健康問題。這些障礙有可能會顯著影響孩子的發展、學業表現和社交互動。早期發現和處理,對於青少年身心發展至關重要,有助於改善未來負面的結果。情緒障礙主要造成的原因其實還是脫離不了遺傳基因、生物因子、家庭學校環境和社會因素交互作用引起。所以在處置與治療上面必須要去做全面的考量。
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常見的原因如下:
1.焦慮障礙:常見如患有「適應障礙」或廣泛性焦慮障礙(GAD)的兒童青少年,在面對生活的各個方面(如學校成績、家庭問題或健康)出現過度擔憂,症狀包括坐立不安、疲勞、難以集中注意力和睡眠障礙或是社交焦慮障礙:患有社交焦慮障礙的兒童青少年害怕社交互動,擔心被評判或尷尬,這可能導致個案會刻意去避免社交場合,影響他們建立友誼的能力。
2.情緒障礙,如憂鬱症:兒童青少年憂鬱症常出現的症狀為持續的易怒、低落、負面、對活動失去興趣、沒有自信心、食欲或睡眠模式改變,以及自殘或自殺的想法或行為。
3.雙極性情感疾患(Bipolar disorder):青少年是「雙極性情感疾患」初發病的時期。此障礙涉及極端的情緒波動,從情緒高漲和精力充沛的躁症(mania)發作到憂鬱發作都有可能。
4.注意力缺陷/過動障礙(ADHD):兒童青少年表現出持續的注意力不集中、過動和衝動行為,這些症狀可能干擾學業表現和社交關係,所以常常影響兒童青少年的情緒行為表現。此外患有對立反抗性疾患(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)和行為規範障礙症(conduct disorder)的青少年也會表現出易怒或暴躁的情緒、爭論行為和對權威人物的挑釁與暴力行為。這可能導致家庭和學校的衝突。
5.自閉症類群障礙(ASD):是一種影響溝通和行為的發展障礙。患有ASD的兒童青少年可能在社交互動方面遇到困難,具有局限的興趣和重複的行為,也因此常會出現焦慮及憂鬱的情緒。
6.另外,少數兒童青少年也可能出現壓力反應和創傷相關障礙:比如經歷過度壓力、創傷或暴力事件後,可能出現創傷後壓力症候群,如夢魘、回憶、情感麻木等,也需要特別注意。
早期診斷尤其是鑑別診斷,可以找出真正原因和早期處置,對改善兒童青少年情緒障礙與未來預後結果至關重要。治療方法通常包括心理諮商、心理治療、行為治療、學校教育輔助及家庭提供的支持,必要時需要尋求醫療或藥物協助。